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

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,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(hereditary non-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)是一种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家族性肿瘤综合征。家族中异常基因携带者早期发生结直肠癌(平均年龄44岁),多为右侧结肠癌,同时性和异时性多原发癌也较多见,子宫内膜癌、卵巢癌、胃癌等其它部位的恶性肿瘤亦明显高于正常人群。HNPCC的发生率尚不清楚。据估计,美国HNPCC的发生率可能介于1/2001/1000,可能占大肠癌的4%13%

病理

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(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, HNPCC)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,又称lynch(林奇)综合征,其诊断标准为:

1)家族中至少3人经病理确诊为结肠癌,且其中一人为其他2人的直系亲属;

2)必须累及连续2代人;

3)至少有1人大肠癌发病早于50岁;

4)排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。

该标准未考虑大肠外恶性肿瘤的重要性,于是制定了Amsterdam标准II:即家族中至少有3例以上患HNPCC相关癌(结直肠癌、子宫内膜癌、胃癌、卵巢癌、小肠癌、输尿管和肾盂癌、脑癌、胆管癌、皮肤癌)。

简介

治疗

除了对已发生的恶性肿瘤进行根治外,HNPCC家系必须终生随访,对其子女从20-25岁开始检查,以达到早期发现、早期诊断、早期治疗的目的。本病男女基因携带者终生发生恶性肿瘤的危险率分别为91%69%,因此,HNPCC家系必须终生随访。本病基因突变携带者,终生发生大肠肿瘤的危险率为60%-85%,接受随访随诊的患者比未接受随诊患者大肠癌的发病率降低62%。肠镜对HNPCC家系检查尤为重要,建议从20岁开始检查,比患病年龄早5-10年,间隔不超过2年,检查至少到50岁。对HNPCC患者定期进行腹部B超、胃镜、刮宫颈涂片和CEACA-125等项目的检查,以早期发现其他器官恶性肿瘤。

化疗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胃肠道反应,患者不停的恶心呕吐,胃口完全丧失,导致患者营养状况下降,这有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,从而增加肿瘤转移的概率。因此,在化疗间期,进行积极有效的饮食疗法是非常必要的。从营养供给角度看,应满足高蛋白、维生素丰富、热量充足的要求。化疗期患者食欲都较差,又有恶心、呕吐等反应,饮食以稀软易消化、少量多餐为好,如果进食量不够,可通过输液补充葡萄糖、维生素、氨基酸、必要时给予白蛋白;抗氧化剂能够帮助成人肿瘤患者更好的耐受化疗,因此,要多吃富含抗氧化剂的水果和蔬菜,如可以多吃胡萝卜、猕猴桃、菠菜等。

进餐时间应避开化疗药物作用的高峰时间。如静脉用化疗药物,最好在空腹时进行,因为通过静脉给予高浓度化疗药物后可能有恶心和呕吐,空腹可减轻恶心、呕吐等症状。如果口服化疗药物,可能对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,以饭后服用为好,在药物经过2-3h后吸收入血液,其浓度达到最高时,即使有消化道反应也是空腹状态,症状会轻得多。

临床

由于放射治疗是可控的人工放射线照射过程,放射并发症多为一过性疾患,并不影响放疗的进程。大多数患者只要给予对症治疗即可。但个别患者也会发生严重并发症,使得放疗不得不终止。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,在整个放疗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。

在放射治疗期间,患者应当注意照射野皮肤的清洁,注意用清水清洗,不用肥皂等刺激性物品,忌讳用力擦洗局部皮肤,以免皮肤破溃。清洗后可在局部涂少许油脂防护品,以防皮肤干燥。对水疱可以涂少许龙胆紫使局部干燥;出现湿性脱皮时,应注意适当暴露皱褶区皮肤,局部衬垫干净纱布。放射治疗期间如在局部皮肤用药,应征得放射专业医师的许可,由于某些药物可能在放射线照射下发生激发射线,应当谨慎选用;

轻度病变时可以对症治疗,严重时需要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;

在放疗期间,患者应当多饮水,多食新鲜蔬菜、水果,保持充足的营养。在出现食欲障碍时,可以补充多种维生素,给予少量胃动力药,促进胃肠蠕动;

在放疗期间,应当每周检查血液指标;给予充足的营养和丰富的维生素。在发生骨髓抑制时,可以给予维生素B6等促进白细胞生长的药物治疗。雄性激素或孕酮对刺激骨髓造血功能具有较好的作用。